蒙顶甘露茶是传统名茶,古称“钻林茶”,是我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
蒙顶甘露茶产于四川峨眉市的好货,因为峨眉有“紫凤雾镇”之名,所以受雾岚№浸润的茶取名为“甘露茶”。
名茶历史
据史料记载,峨眉种植茶叶始于汉代,于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东晋时期,高僧慧远将土生茶培育成家茶,且参禅之前需要种茶、采茶。
唐宋两代时期,蒙顶甘露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眯。家喻户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居住于峨眉香炉峰。宋代诗人周必大写有“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诗句。
北宋时,开始被列为贡品。
明太祖朱元璋曾屯兵在峨眉天池峰附近,因此朱元璋登基后,峨眉的名望更为显赫。蒙顶甘露茶的大量生产正是从明代开始的,很快便闻名各地。明万历年间的李日华曾作诗《紫桃轩杂缀》,即云:“国庐绝顶,产茶在甘露蒸蔚中,j有胜韵。”
新我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对蒙顶甘露茶也倍加称赞,并作诗一首:“蒙顶甘露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长生不老法。”
质量特征
由于峨眉气候凉爽,雾气缭绕,阳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蒙顶甘露茶芽肥壮,翠绿多毫,条索紧结,香气鲜爽,滋味浓醇甘甜,汤色清亮,叶底嫩绿齐整,是绿茶中的佳构,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
品种等档
蒙顶甘露茶因采摘时间的不同划分为明前茶、清明茶、雨前茶、谷雨茶、夏茶、秋茶。
从质量等档来分,有上上、一档、二档、三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峨眉的春茶是越早越贵。春茶相对夏茶来说叶片较小,不易采摘,做成干茶需要的鲜叶量更大,且茶香和质量要优于夏茶,所以价更昂贵。上上、一档茶都是春茶。而夏茶采摘数量大,气温又促使了茶树生产太快,让茶叶的质量有所下滑,不如秋茶的鲜嫩。
采制过程
蒙顶甘露茶优异的质量不但是因为它有着适宜的当然生长条件,而且还有着不断完善的加工工艺。蒙顶甘露茶在炒制前先将采摘的鲜叶摊放4~5个小时,再进行茶叶的炒制。它的炒制工艺大致分为杀青、抖散、揉捻、初干、搓条、显毫和再干●等7种工艺,比较后要筛分细选才可以为成品干茶。
选购
蒙顶甘露茶具有叶肥汁多、芽叶肥壮、色翠多毫、鲜香醇厚、经久耐泡等特点。
假茶或高仿的蒙顶甘露没有这些特征,尤其是冲泡两次后就无〓色无味的
可能是仿品。若仔细观察茶汤,蒙顶甘露茶的茶汤清澈明亮,色泽如沦茶,却比沦茶清淡些,青翠如玉。细细品味又如龙井的清香,却比龙井茶味更为醇厚浓郁。
储存方法
干燥储存法是延长蒙顶甘露茶有效期和茶叶保鲜的比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生石灰储存和木炭储存这两种传统的干燥储存方法也比较适宜蒙顶甘露茶的保冲泡方法
蒙顶甘露茶外形“条索粗壮”,冲泡时采用“上投法”较佳。上投法就是先放水、后置茶,一般用于冲泡档次的蒙顶甘露、碧螺春等类的多毫且j易下沉的名优茶。尤以紫砂壶为宜。
温杯、温壶:将茶杯和紫砂壶用约90℃的开水冲淋,使茶杯、茶壶受热均匀。
放水:先在紫砂壶中冲进三份二的水,以93℃的水温为宜。注水量为46杯水ζ量为宜。
投茶:将9~12克的蒙顶甘露茶,用茶匙放入紫砂壶中。
冲洗清茶:洗茶讲究一个净字,将95℃左右的开水加入紫砂壶中,使茶香叫醒ζ 。
泡茶:将冲洗茶水倒去,注入95℃的开水,大约泡2~3分钟。
品茶:待茶香味析出,就可以观茶形、闻茶香、品茶汤。
泡茶的比较高境界是能泡出茶本身的特点,如蒙顶甘露茶的醇香、清香、白兰幽香等各种味道,
喝到嘴里醇厚浓郁,清爽香甜,只觉得茅塞顿开、神清气爽。
注意事项
蒙顶甘露茶叶厚汁多,茶汤较浓,壶为宜。冲泡时蒙顶甘露茶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50左右。蒙顶甘露茶冲泡的次数不宜太多,一般不能超过3次,头次可溶物质泡出70%左右;第二次泡出30%左右;第三次泡出10%左右。同时注意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否则会破坏幼嫩的茶芽。